傑克尼可遜一向是我最喜歡的好萊塢演員,【鬼店】中過度壓抑而精神失常的中年
作家;【蝙蝠俠】中滿腔憤怒以及變態思想的小丑先生;【愛在心理口難開】裡頭
那位患有強迫性行為的潔癖老頭,他所扮演的角色多半都是精神方面有所缺陷,而
且不時流露出一種異於常人的活力與狂氣,也正是這樣的特質緊抓住我的目光,讓
我總是目不轉睛的看他發狂。

當我知道【飛越杜鵑窩】的故事背景是在瘋人院的時候,我內心的期待之情油然而
生,我認為,又將有一場精彩的瘋狂老頭秀可以看。

沒想到,這部片居然完全出乎我的意料,麥克墨非似乎是傑克尼可遜所扮演的角色
當中身心最健全的一位。而且這部片的精彩程度更是出乎我的預期,乍看之下似乎
只是單純的在描寫一場發生在瘋人院的不平凡的逃脫秀,然而隱藏在這場逃脫秀底
下的,是許多深刻而富饒趣味的人性與社會規範的對立,縱使是三十年後的今天來
看,這部片的中心思想依舊是走在時代的前端。

麥克墨非倒底有沒有病?我認為沒有,他之所以進入瘋人院在劇中也已經交代的很
明白,他是為了躲避監獄中麻煩的勞動工作而裝瘋賣傻進入瘋人院,重點就在於,
這是屬於他個人的自由意志,而這種自由意志則是貫徹整部影片最重要的主旨。

從片子之初我們可以看到場景是一間很平凡的瘋人院,裡頭的人們全都瘋瘋癲癲的
,說話言不及義、眼神渙散,透過打牌、亂哈拉來打發時間,可以說是毫無生趣的
地方,即便是在團體諮商的過程中,整個團體依然是死氣沈沈,團體的帶領者瑞秋
護士也總是面無表情的一再地詢問一些制式化的提問,然而可怕的是——這些制式
化的問題就像是一把銳利的刀子一樣,不停的侵蝕著被治療者的內心,被治療者毫
無隱私,他們的問題被迫揭露在陽光底下,但是,他們甚至無法自由的表達自己內
心的不滿。

這個死氣沈沈的瘋人院,直到麥克墨非的出現,開始慢慢有了改變。

麥克墨非在瘋人院當中一共幹了四件驚世駭俗的大事,他先是跟眾人打賭他能夠將
飲水台拔起扔出窗外進而脫逃;再來是明確的表達自己想要看世界棒球大賽的想法
;翻出鐵絲圍牆,開走遊覽車,帶病人們以及自己的女友到海上釣魚;最後就是脫
逃前,在院中大開舞會。

每一個事件都相當的有意思,第一個事件當中,他等於是表現出「反抗」這個不平
等的牢籠,雖然最後他失敗了,但是他說「至少我試過了」;第二個事件,雖然他
的要求不果,但是他最運用自己的想像力,將所有的病人一起集合起來為看不見的
球賽歡呼、喧鬧,這是一種不受制於環境,讓想像力無限奔馳的行為。

第三個事件更絕了,這是一種象徵,象徵著他並不把這些病人當成沒有行為能力的
瘋子,對他來說,這些人也可以是一同玩樂的朋友,我認為,這個事件是全戲的轉
捩點,所有人在經歷過這個事件之後,都變得十分的有朝氣,對比在團體治療中的
氣氛低迷,更是讓人懷疑,到底誰才是真正的在為那些可憐人著想呢?更妙的是,
在上船前,麥克墨非對著看顧者撒謊時,謊稱所有人皆是心理醫生,看著所有人煞
有其事的假裝自己是醫生的表情,令人拍案叫絕。

最後一個舞會也是麥克墨非命運的終結點,他本可以拍拍屁股走人的,但是他卻堅
持與病友們共度狂歡的最後一夜,你要說這是他個人淘氣的性格使然也可以,但我
卻覺得,這是他難以拋下這些無助的人們的內心掙扎,他出於自由意志而進到瘋人
院、出於自由意志而離開瘋人、最後也出於自由意志而留在瘋人院,直到他被永遠
剝奪自由意志為止。

於是加拿大成了永遠的夢,同時也代表著最吸引人的應許之地。

片中所設計的每個角色其實也都有其所代表的特質與意義,同時我也覺得這些角色
的成功塑造也正是這個劇本最成功的地方,編劇成功的讓這些角色擁有獨一獨二的
靈魂,也讓他們的存在有意義,他們可以是象徵,也可以有靈魂,這是十分難能可
貴的。

瑞秋護士的高姿態正是代表著隨處可見的管理階層人士,她面無表情,冷酷、公事
公辦,乍看之下似乎缺乏人性的溫暖,可是在最後一夜她離去之前,對麥克墨非的
回眸一笑卻為整部戲帶來了無盡的想像空間——那是為了離去的解脫而笑?還是為
了瞭解麥克墨非而笑?亦或是「如果我倆在他處相識,可以成為好朋友」而笑呢?

酋長是全戲的靈魂人物,從開演之初,所有的情報便向觀眾顯示「他又笨又聾,而
且是印地安人」我不敢肯定這其中是否有諷刺種族歧視的意思在,但是隨著劇情的
推演,我們看到他越來越多人性的面向,他看著麥克墨非的背影露齒而笑、舉手表
達自我弱勢的意見、從只會原地投籃,到滿場飛奔,這一切一切都顯示,他不笨,
只是沒有人願意瞭解他,而麥克墨非一次又一次對權威的叩關打動了他頑固如石頭
的內心,最後,他繼承麥克墨非的自由意志,砸破瘋人院的高牆往遼闊的世界飛奔
而去——「我覺得我現在壯得向山一樣,我們可以走了」——令人動容不已。

塔波總是一副咄咄逼人的兇狠姿態,面對麥克墨非提出來的各種匪夷所思的賭局,
他也總是第一個下注,然而他的所作所為也僅止於此,這表示,他雖然有能力,但
是卻缺乏自主行為能力,他永遠只想當個旁觀者,也永遠只能被困在這座杜鵑窩。

畢比是一個害羞的口吃男孩,但是在他跟凱蒂有了性行為初體驗之後,他的口吃曾
經一度不藥而癒,這表示他本來就是一個健康的大男孩,任何男性到了這種年紀很
自然都會有生理需求,然而他在外在的社會卻一再地遭到打壓與壓抑,這造成了他
的內向與口吃,這便是受到父母對其內心本性的強大生命能量的壓抑所造成的,但
是同樣的,大人們只顧著孩子的外在形象,卻不懂得如何去傾聽與瞭解孩子,最後
他選擇自殺來作最消極的抵抗。

馬提尼也是嚴重缺乏自信與安全感,對他來說,只要跟隨著他人的決定準沒有錯,
所以有話直說的麥克墨非就成了他心目中的英雄,而他,也從麥克墨非對他的態度
中,首次體會到什麼叫做「被接納」,於是他對瑞秋護士提出抗議,雖然只是簡單
的要求香菸一事,對他來說,那是人生中最重要的突破,他一再地重複一再地重複
,希望有人能夠好好的聽我說。

說真的,這部片的好,絕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的清,我越去回想這部片的內容,越
覺得有些橋段應該拿出來大書特書,不過我覺得這樣應該就夠了,我想過一段時間
在拿起來重新溫習,應該還會有更多不同的想法,這部片之所以迷人,正是因為它
值得觀眾去思考以及再詮釋的空間非常多,我忘不了傑克尼可遜在最後一夜決定駐
留時的神情演出,那是一種充滿憧憬、悲傷、失落、愉悅的複雜神情,那張臉,說
了太多的故事,難以忘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