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ubt.jpg
宗教自古以來總是扮演著一種教化人心、引人為善的重要角色,又或者我們可以說
他們最初的出發點也多半是如此,在每個不同的宗教當中也都會設下許多的規矩或
教條,事實上,這些教條在本質上是很接近中國傳統儒家思想的,目的在於對人心
設下一道道的柵欄,好讓人們不敢恣意妄為,進而維持健全社會的體系運作。

然而,對於人性給予一定的限制固然是好,但要是干涉過渡,自以為教條遠勝於一
切那可就不太妙了,那就成了假道學,以及一種對世界、對上帝、甚至是對自己的
欺瞞。

【誘惑】(原名【Doubt 】,我真不曉得這是那個天才取的中文片名)談論的,就
是清規戒律以及人類自然天性之間一場又一場的激辯與衝突,故事發生在一間天主
教學校,負責傳道的費神父遭到校長修女質疑其對學校男童伸出魔掌,費神父主張
其乃是用愛與人性來面對學生,他問心無愧;而校長則是認為稍有違背教條規範就
必須接受懲罰,更何況是猥褻男童如此重大的罪行,年輕的James 修女夾在針鋒相
對的兩人之間,她開始去思考,何謂人性、何謂教育?

最後費神父雖然升職成為區域主管,卻也終究被趕出校園;而校長雖然成功的將眼
中釘肉中刺給拔除,卻也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感到懷疑,在這場激辯之中,沒有贏家


這部片從頭到尾沒有激烈辨明的衝突,除了校長明白對費神父可能性侵孩童一事提
出指控之外,事實上,大部分的衝突都隱藏的十分晦澀。以費神父來說,直到故事
接近尾聲的時候,校長一直沒有找到明確的證據能夠證明費神父確實對男童出手,
那麼他又為何要離去?是因為校長說的那通求證電話引起他的心虛嗎?我認為費神
父確實是感到心虛,只是他所面對的罪惡感絕非是性侵孩童而來,他所面對的,是
自己的信仰,是自己的性向,因為,他是同性戀,而或許這就是他之所以成為神父
的原因,並非是為了方便猥褻孩童,而是他想透過戒律來改變、壓抑自己的天性,
但很顯然,他失敗了。

劇本中從來就沒有明確指出神父的性向,然而透過許多場景以及鏡頭的暗示,我們
可以略知一二,像是校長第一次邀請神父與James 修女到自己辦公室假意商談聖誕
晚會,實質上卻是一場大對質,當神父一屁股坐在校長的座位上頭,校長特意將窗
簾拉開,陽光頓時照耀在神父的臉上,他的反應是感到刺眼、不安,這同時也反映
出神父的心底潛藏著見不得光的秘密,因此隨後他便走到窗邊調整窗簾,好讓陽光
來得少一些,校長也趁此之際坐回自己的主位,同時也反映出兩人對話上的主導性
的改變。

此外,本片最大的疑惑,費神父究竟有無跟那位黑人男童發生關係?這我們雖然無
法從情節中得到確證,但我認為是有的,只是即使他們兩人當真發生關係,那也絕
不是不堪的性侵,而是出於一種相互認可的愛情,如果說兩人之間是清白的,那男
童的父親又何必大發雷霆將其打的半死?因此我們也能合理推斷男童與神父之間的
斷背情是被男童父母所知悉的;而他們兩人之間如果確實沒有情愛,神父在面對校
長時又何必躲躲藏藏,進而感到內疚?這一切就像神父最後所說的,不是所有的事
情都是能夠說出來的,即便是說了,校長又能夠諒解嗎?

校長之所以處心積慮想把神父擰走,無非是覺得這樣的行為已經褻瀆了自己的信仰
,這是邪惡的、不對的,然而弔詭的是,由於神父對男童的愛與保護,使得男童不
再因為膚色的差異而遭到歧視,也不像男童母親所哭喊的那樣,(因膚色及性向問
題)可能被欺負致死。

結果神父所做的一切除了違背教條之外,完全沒有任何的不妥,對於該名男童以及
整個學校風氣而言,完全是正面的。劇末校長之所以崩潰便是由於她也察覺到了這
一個不爭的事實,因而對自己長久以來所信任的一切感到質疑,她想要認同神父出
於人性與愛所做出的行為,可她無法這麼做,因為那即表示她背棄了信仰、背棄了
上帝,更是否定了自己長久以來的生存方式,我們不難想像,校長內心的煎熬是多
麼的劇烈。

或許是因為本片乃是改編自舞台劇本,對白以及場面調度的隱喻之多在一般的電影
當中實屬少見,這些隱藏的訊息解讀起來雖然過癮而且充滿戲味,但也不得不否認
整體而言實在過於平淡,若非兩位主角梅莉史翠普以及菲力普塞摩霍夫曼的表演實
在精彩,讓人願意耗費心思去思索兩人一舉一動底下所蘊含的動機與思緒,恐怕本
片也只會成為一部令人坐立難安的改編電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