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chant of venice.jpg
莎士比亞無疑是人類史上最偉大的劇作家,他的作品直到四百年後的今日依舊不斷
的被世界各地的劇團搬演著,他身後所遺留下那對於現代人來說過於詞藻華麗同時
又難以消化的對白,至今依舊滋養著許多人們的身心,內在精神絲毫不顯一絲過時
陳腐。

有此一說,英國之所以能夠成為擁有世界上最多好演員的國家,便是因為英國演員
從年輕時就必須不斷的挑戰莎翁,當他們能夠駕馭如此困難複雜的語言之時,便再
也沒有任何一種對白能夠難得倒他們,例如艾瑪湯普森、安東尼霍普金斯,這些以
迷人嗓音、極度個人魅力為特色的英國演員,無一沒有經過莎劇的洗禮。

也因此,挑戰莎劇經典角色似乎也成了每個以表演為天職的人們所無法逃避的終極
目標,莎翁筆下經典人物所蘊含的悲劇性、複雜性,雖不能說後世劇作家難以出其
右,但隱藏在對白與情節中的某些真理卻是亙古不變,永遠能夠打動人們的心。

【威尼斯商人】是莎翁著名的喜劇之一,相較於悲劇來說,他的喜劇對我而言總是
少了一些驚喜或震撼,認真說起來,他的喜劇其實真的很沒有梗,內容不外乎就是
女扮男裝、弄丟定情戒指、老爸不給嫁、以及一場又一場美麗的誤會所堆疊起來罷
了,你可以在許多名稱不同的喜劇之中看到相同的情節,當然我們也可以說這是當
年的喜劇約定俗成的橋段。

然而【威尼斯商人】之所以能夠從先天不良的喜劇當中脫穎而出成為經典,原因就
在於夏洛克這個惡德商人角色的存在,莎翁在【威】劇中創造了一個殘酷、吝嗇、
邪惡、貪婪的典型,這個典型可以套用在各色各樣的戲劇當中而不顯得突兀,因為
這個角色的個性強烈、殘酷有理,主動而富含攻擊性,當這樣的一個角色被呈現在
舞台上,你很難去忽略他的存在。

在04年的這個電影版本裡頭,喜劇的部份不再是演繹的重點,它著重的,是「喜」
的另外一面「悲」,一方的喜劇往往是另外一方的悲劇,在這部戲裡頭展露無疑,
而悲的成份之所以能夠不同以往的被彰顯出來,則必須從導演麥可瑞福和演員艾爾
帕西諾(飾演夏洛克)對於整齣戲以及角色的詮釋上來談。

全劇的開頭用上一些字卡以及蒙太奇鏡頭剪輯迅速的讓觀眾了解當時反猶太人的時
代背景,也為之後夏洛克之所以堅持要以一磅肉為代價如此的殘忍手段動機埋下第
一道伏筆;當夏洛克的女兒與基督徒私奔之後,由旁人來述說夏洛克在雨中漫無目
的來回奔走,對比其女兒揮霍、浪費的行為舉止,也加強了觀眾對於夏洛克這個角
色的認同感。

艾爾帕西諾那段女兒沒了,錢財也沒了,再也回不來的大獨白是全劇最令我感到動
容的表演,在他的詮釋之下,本來只是純然表現出夏洛克愛財無情的獨白,竟一轉
成為一名壓抑自己對女兒思念之情的孤獨老人無言的控訴,他嘴上說著錢、心理卻
是想著女兒,臉上的淚水說明了一切。

也正因為夏洛克如此動人的演出,我們才能夠對於他所堅持的一磅肉感到認同,那
一磅肉反映出來的是他的憤怒、他的壓抑、他長久以來所受到的不平等對待,那是
一種發洩,劇烈而龐大的壓力逼得他不得不做出如此選擇,這是出於人性必然的結
果,而非由於他的冷酷無情所致,而他在法庭上對於割肉這件事情的猶豫也為他再
增添一股濃濃的人情味,反而更顯出判決的殘酷。

一般而言,【威】劇的處理會讓觀眾對於安東尼奧這個受害者有著比較多的認同感
,所以我們的立場會如同劇中大部分角色一樣對夏洛克恨之入骨,可在本劇當中,
夏洛克那些充滿人味的表現,比起安東尼奧那隱隱透露出的同志之愛、自我犧牲還
要更讓人動容(至少對我來說是如此),因此惡霸不再是惡霸,結局也不再因此皆
大歡喜,反而徒增淒涼,高潮的法庭戲看來根本就是一群暴民對著悽苦寂寞的老人
窮追猛打,不僅奪走他僅有的「財富」,連唯一的安身之所「宗教」也要從他手中
奪走,真的是讓人十分不悅。

最後的鏡頭更是停留在安東尼奧對於好友摟著美女的不忍卒睹,以及夏洛克注視著
他在也無法踏進一步的教堂作結,這兩個立場始終對立的老人頭一遭有了連結,流
露出相同的悲哀與淒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